编者按:疫情,严重困扰全世界的文旅市场。一波又一波的暂停与重启,成为湖南文旅人心中的痛,但同时也成为湖南文旅市场“突围”的动力。
2022年1月13日,全省文化和旅游局长会议召开,一场新的“突围战”大幕拉开。在此,红网·时刻新闻推出系列报道,以观察者视角细聊文旅行业百态,共同寻找疫情困境下,湖南文旅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闪光点。
提前休演、复演待定、全年演出季缩短、演员放长假......发展势头正劲、市场火爆的湖南旅游演艺行业,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休息时间会这样“宽裕”。
“往年,除了大年三十放一天假,春节期间每天都有演出。”《张家界·魅力湘西》品牌推广负责人石赞说,2021年12月19日,“魅力湘西”正式休演,2022年复演时间另行通知。
2021年7月,疫情将湖南旅游演艺推向“风口浪尖”,倒逼企业打破舒适圈,在演还是不演的艰难抉择中,在变与守的权衡、破与立的转型中寻求生机。如在“刀尖上起舞”般,奋力找寻照进生活的光亮,期盼市场曙光的到来。
图为2021年4月2日,张家界《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精创版首秀现场。而自7月疫情后便一直处于休演状态。
演与不演的考量
从火热到“冷静”,湖南旅游演艺企业开始谨慎,多方研判市场,最终却绕不过一个现实问题:市场重启时,是继续休演还是复演?
如果休演,少则五六十人、多则三四百人的表演团队,何去何从?如果复演,市场环境不稳定、防疫工作压力大、经营效果不理想,怎么办?
张家界大型山水实景音乐剧《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自7月疫情后一直处于休演状态,2021年全年仅演出117场。张家界天门狐仙文化旅游产业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剧观众群体以天门山的散客旅游者为主,基于当时进山游客量及张家界旅游市场的情况,公司做出休演决定。
9月起,200多人的演员队伍开始“放长假”。其中,学生演员返回校园,继续完成学业;签约演员在家待业,时刻等待归队;而当地群众演员则另谋出路。
乡村旅游民俗演艺《竹山花开》。资料图
同样选择休演的,还有湘西州凤凰县竹山村的乡村旅游民俗演艺《竹山花开》。“这个选择很艰难,也很痛心,但出于安全考虑,我们只能忍痛割爱。”凤凰旅投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顺心表示,演员都是当地村民,没有演出的这半年,他们白天仍在景区上班。
诚然,选择是纠结的、是谨慎的。
“还有10天就到国庆了,怎么还没动静?”“只剩下5天了,还没结果?”谈及2021年国庆节前的日子,常德市桃花源盛典演艺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办主任范云婷记忆犹新。经过大半个月的慎重考虑,9月25日,管理层终于决定复演。
“桃花源记描绘的诗意田园画卷,是无数人向往的美好生活。”范云婷表示,希望通过《桃花源记》的复演,为疫后市场的复苏增添美好的希望。
游客乘船观看《桃花源记》。
9月30日晚,大型溪流漫游实景演出《桃花源记》正式复演。国庆期间每天4-5场演出,平均上座率达95%,游客反响热烈。2021年全年演出季演出292场,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同比2020年演出季,演出场次与接待人数综合逆势增长5%。
变与守的权衡
2021年9月22日,停演55天后,民俗大戏《魅力湘西》恢复演出。
“经历了2021年,我们深刻感受到旅游演艺的脆弱,也倒逼企业去想出路。”石赞表示,相较于2020年疫后单纯考虑产品升级、更好地满足游客观影需求等方面,这次,他开始思考旅游演艺未来发展方向。
复演后《魅力湘西》严格执行网上实名购票、预约限流、观众间隔就座等措施,保障演出安全有序进行。邓道理/摄
石赞介绍,目前考虑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计划打造“吃喝玩乐于一体”的民俗文化园区,不再依靠单一的演艺门票收入。二是改变单一线下演艺模式,尝试“线上+线下”模式,提升品牌知名度的同时,探索一条线上付费观看演艺的新路子。
他进一步阐释,“云演艺”不是单纯地将节目“搬上网”,而是立足于线下演艺,重新打造一台高质量的线上演出,这对硬件设备、高新技术等都有很高的要求。
《湘西哭嫁》紧张排练中。
在张顺心看来,根据市场需求,盘活资产,提高剧场使用率,扩张竹山苗寨旅游空间,做好景区业态提质是发展关键。《竹山花开》休演期间,张顺心深入分析市场和现有产品结构,全新创作《湘西哭嫁》剧本,展示竹山村当地“哭嫁”习俗内涵:“哭”是一份感恩之情、一份依依不舍之情,更是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该剧将在下午场演出,打造“上午逛苗寨、下午看《湘西哭嫁》、夜宿竹山乡居”的旅游模式,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待《竹山花开》复演,夜间旅游更丰富。”张顺心说道。
琴岛演艺推出经典儿童剧,吸引亲子客群。
对于演艺节目成熟、品牌名声在外的长沙“琴岛”演艺来说,在不稳定的市场环境里,调整经营策略、拓展业务板块显得更为有效。
依托演员优势打造“网红”主播,疫情期间,直播带货业务成为公司的重要盈利来源;瞄准亲子剧市场,推出5部经典儿童剧,深受观众喜爱,其中《白雪公主》每场平均上座率达80%,2021年亲子剧场已实现盈利。
面对当下的旅游演艺市场,《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更倾向于“坚守”:延续“每年都有新突破、新亮点、新提升”的艺术创新传统,对节目内容进一步提质升级,以“口碑”赢取市场。
破与立的转型
2022年元旦跨年夜,长沙国金街人来人往,9号入口处大屏上正在轮播的《最忆韶山冲》15秒精彩片段,吸引众人驻足,沉浸式感受红色记忆与高科技声、光、电融合带来的视听盛宴。
这是《最忆韶山冲》打破传统营销模式,以“新零售”方式来推广旅游演艺产品的场景之一。像这样的画面,同样出现在长沙、株洲、湘潭和衡阳的万达商业广场等地。
长沙国金街通道轮播《最忆韶山冲》精彩片段。
“哪里人流量大、客群多,我们就去哪里做推广营销。”品牌宣传总监仇明敏表示,通过异业合作,精准营销,提高到达率。该剧自2021年12月25日首演以来,已累计演出20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不破不立,转型,势在必行。
考虑到疫情对室内封闭性演出的限制,加之投资和运营维护成本较高等原因,2020年疫情后,长沙新华联铜官窑古镇果断暂停大型演艺秀《铜官窑传奇》。“如果完全取消演出,那之前投入的心力就白费了。”古镇负责人苑赟说。
打破传统演艺场地的局限性,将剧场“搬”至室外,内容延续铜官窑“黑石号”主线,增添互动体验元素,向沉浸式旅游演艺转型,丰富景区夜游产品,刺激旅游消费......从破到立,铜官窑古镇实现华丽转身。
沉浸式演出让游客乐在其中。
沉浸式演出《铜官故事》,以“行进体验+特效剧场演艺”观演方式,带游客穿越千年。数据显示,2021年国庆黄金周,铜官窑古镇吸引15万游人打卡,同比2019年增长近5万人。
不难发现,沉浸式、行浸式、实景光影演艺等新形式发展势头正劲。1月20日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亦提出,推动交互式沉浸式旅游演艺等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2021年国庆黄金周,实景剧《凤凰样子》复演,人气火爆。
在凤凰样子文化村发展蓝图里,大型室内实景互动演艺《凤凰样子》,仅仅是其中一部分。“以一台高质量的旅游演艺吸引受众,打造‘凤凰样子’品牌IP,最终目标是建成文化旅游综合体。”凤凰天韵旅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褚忠辉表示,文化村二期工程重点打造“江心岛”,演艺重心也将往之倾斜,以高科技+沉浸式演艺的形式,让观众成为演员,让游客参与其中,身临其境感受古城独特魅力。
在褚忠辉看来,后疫情时代,虽然旅游市场格局和游客出游心态发生改变,但旅游演艺市场依然存在,观看意愿也未减弱。“我们对市场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