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渌口人杰地灵,激荡着英雄壮歌。毛泽东曾在这里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杨得志、杨梅生、晏福生等一批开国将军从这里走向历史舞台,宋乔生、罗哲等一批革命先烈挺身而出、英勇就义,留下了一篇篇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红色底蕴下的渌口旅游,非常适合人们安排一日红色之旅一日游:
开国上将杨得志故居
杨得志故居位于株洲市渌口区南洲镇湘渌村。1911年1月,杨得志出生于此。从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开始,杨得志参加和指挥过上千次战役、战斗,创造了永留战争史册的精彩战例,是智勇双全、威震中外的一代名将。
新中国成立后,他致力于国防和人民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为开创新时期军事工作新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4年10月25日在北京逝世。
杨得志故居现为全国红军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综合性渌口博物馆
渌口博物馆以杨得志上将生平业绩展厅、渌口历史文化展厅和临时展厅为主体,主要对渌口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复原陈列,临时展厅主要对大型的活动举办;成为株洲市五区首个综合性博物馆,目前,该场所已成为我区乃至全市重要的公共文化场所、红色教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精神血脉。
以杨得志故居和渌口博物馆为主要建筑的得志公园,很适合带孩子接受红色教育,了解我们革命先辈的故事,让他们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伏波庙
伏波庙坐落在渌口镇渌江右岸的伏波岭上。伏波岭岭不高而峻秀,渌江水水不宽而源长。圣庙凌空,雄伟壮观,可谓一方风景胜地。
1927年2月3日,毛泽东同志考察湖南农民运动,驻庙召开农运骨干会议,伏波岭遂成为渌口周边地区农运中心。1944年9月,日寇飞机轰炸渌口时,伏波古庙被毁。现存之庙,为1968年秋株洲县革命委员会作为毛泽东同志早期革命活动纪念地和大革命时期农协会旧址,根据老人记忆,按原式样制图重建。1999年,被株洲市人民政府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革命历史文化墙让这里俨然呈现红色教育的真实场景。
关王村革命烈士陵园
十九人堆烈士墓、关王庙、革命烈士纪念碑都是关王村革命烈士陵园的景点组成部分。
关王庙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925年春,共产党员旷家喜在关王庙建立了株洲县第一个党支部。1927年2月3号,毛泽东同志实地考察株洲县境内的农民运动时,也到过关王庙,并在此召开了农会骨干会议。1972年关王庙在文革中被毁于一旦,1987年,为纪念毛泽东同志早期革命活动,缅怀株洲县农民运动先烈,当地村民集资按原貌重建起来。
据史料记载,1928年4月,大革命失败后,原醴陵北二区240多名共产党员和数百名革命群众在仙井乡芦下桥村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当时,这些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当地关王坝里的江水,血流成河。现在建起了革命烈士纪念碑,是非常具有纪念意义的红色教育基地。
纪念碑后的山坡上,埋葬着数百名革命烈士和革命群众,形成了一座革命烈士陵园。其中有一座19人冢,埋葬了18位革命烈士和一位革命群众,是在2012年从渌口区另外一个地方迁移过来的。
据了解,1928年1月12号,渌口地区工农自卫军攻打渌口团防局失利,27名工农自卫军战士牺牲,部分殉难者尸体由亲友出面收殓,但仍然有18名战士和一位外乡遇难者的尸体被抛在渌口杨家山上,当地民众自发出资购买棺木,将19具尸体合葬在一起,从而被称为“十九人堆”。后人来祭扫,感怀先烈在那个年代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热情。
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忠贞不渝的理想信念 历尽艰险的吃苦精神,无坚不摧的乐观主义精神,将在红色之旅中不断传承。